蔡正一 60返鄉個展/2012凡亞個展

20

203
前言     文/蔡正一

時間過的真快,想不到就60歲了,到了所謂"耳順之年",真的耳順嗎?顯然未必。人生嘛,隨著年齡的成長,解決了舊困惑,卻來了新困惑。人生本就是一本難解的習題,尤其在藝術的這門課題上,仍是無解的習題,非到有一天閉眼時再來個蓋棺論定了。

謝謝港區藝術中心前主任許秀蘭小姐及現任主任陳柳蒨小姐的抬愛,適時邀約,讓我這個道地清水出生的人,離開清水40年後回到故鄉舉辦60回顧展,顯得意義非凡,也讓我有機會回眸自己60年的一切,作個回憶及總結,讓我能重新審視過往,並瞭望未來之機會,作為未來努力的動力。

出生

我在1954年初生於清水「埤阿口」清水街之舉人文魁世家,門前的小溪即是清水名稱的來源。早期水質清澈見底,謂之靈泉,是清水洗衣、洗菜的好地方。可惜今日水源枯竭,已無往日之情況。在水源之源頭自來水廠旁有條往山上之階梯坡道(地政事務所旁)通往日據時代的「神社」,也就是今日的「清水公園」。出生在此山明水秀的靈泉之地,可謂三生有幸。舊家現址原為舉人之官府「翹角之官家」,因遇地震,祖父年亨(曾為清水街長)改建成外觀似日式又有後現代之美之家,裡面仍是雕龍畫鳳,東廂西廂中式之老建築,牆面屋頂有著詩畫及書法對聯,相襯其間,呈現古色古香、庭院深深之美,可惜現已無人回來居住。

就學與啟蒙—走上繪畫之路

我自出生、上幼稚園、小學五年級(清水國小)以前皆在清水度過。小學五年級隨父遷移至台中就讀光復國小畢業。接著上了市立四中、初中畢業後,為了陪伴在清水老家的大、小祖母,回來清水高中就讀。在曹緯初校長帶領之下,加入清中美術社,在紀有泉老師及周義雄老師啟蒙之下,奠下基礎,並熱情地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,開啟了人生繪畫創作之路。天資並不聰慧,不擅長讀書的我在經過7次聯考洗禮之下,終於考上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。大學期間,在競爭的校風及優質的教授指導之下,更是奠定了紮實的繪畫基礎。又在陳銀輝教授的指導及鼓勵之下,參加了國內眾多的比賽,屢獲得獎殊榮,因此建立了良好資歷,順利加入了台陽美術協會及中華民國油畫協會。33歲在陳銀輝教授推薦之下,在大家藝術中心舉辦個人首展,獲得佳評,從此就更加肯定地走上藝術創作這條不歸路。其間曾短暫任教職於南強美工科及銘傳商專共六年。其間課餘皆勤與畫友遠征各地寫生,作品及生活自在豐盛。時遇股市上萬點,畫市鼎盛,作品常有供不應求之時點。畫畫自此已非是個人的問題了,對藏家也是種責任,只有往前再邁進,更努力了。適逢母親重病,身為獨子的我,義不容辭地辭掉所有職務,搬回台中,就近照顧,從此我成了名副其實的「專業畫家」,畫畫已是一生的志業了,那時37歲。好景只這麼二、三年,風水輪流轉,時間已不屬於年輕輩畫家了,畫市也沉寂下來了,讓我有沉澱思考的機會,或許寫生具象的作品已無法再突破,或許也無興致了,也無法滿足自己。人常說,窮則變變則通,此時我心思變,藉由視象,轉變成心象的時機也已成熟。1992年38歲,隨即發表了心象的第一批作品,竟然意外地獲得佳評與藏家的青睞,讓我更無所忌諱地更勇敢地把玩色彩與造型之間而樂此不疲。其間經歷了「枷鎖」、「靈視交錯」、「虛擬空間」、「花花世界」、「花非花」及「抽離現象」等階段,不經意也不刻意,跟著「感覺」走,遊戲其間,風格隨之形成。作品之產生也豐盛起來。

作品在改變,時代也在改變,畫市沉寂了,有作品卻苦無機會發表。這是眾多優秀藝術家的夢魘。長久遊走藝術圈的我也隨著年齡的增長,對業界及其專業也相當熟悉,頓時興起開畫廊的念頭,一來挖掘並推薦優秀藝術家,二來也給自己一條通路,三來以專業來導正藏家,因此勇敢地、不避諱的成立了「凡亞藝術空間」,在畫壇上是少數由專業畫家來經營畫廊的。身分的改變,著實令人驚訝。

在經濟不景氣中,盲盲撞撞七上八下的狀況中,慘澹經營,長久以來堅持專業中的專業及優質的服務,漸受到外界肯定及畫家老師前輩的支持,在12年後的今天,逐見成效。感謝上蒼,在我60歲的現在已規劃讓女兒侑蓁來接棒,盼能順利交棒。自己則回歸我人生的最愛-悠遊於色彩造型中,努力創作,企圖讓自己的創作更上層樓,對自己或藏家有個交代。目前已在母親娘家的湖邊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,創作之外,務農釣魚,自己自足,生活尚稱暇逸,只是還得努力去適應吧!

「60」只是一個數字,或只是一個人生的階段,或只是一個新局面的開始,人生無常,你我都不知道?安身立命,即時行事才是正道!活了60年,離開清水也40年了,今天回到清水港區藝術中心推出我1992年蛻變之後至今20年來,各個時期創作歷程的作品以為回顧,並聚集成冊,就教藝壇先進。感謝陳柳蒨主任及文化局各級長官及中心同仁的協助,讓此次展覽順利圓滿,也感謝許院長自貴先生及劉龍華老師提文為序,更感謝任勞任怨,永遠支持我的家人-秀燕、侑蓁、承佑。